当前位置: 主页 > 学院新闻 > 学生工作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之二做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之——规划篇


抓住机遇、适应转变

努力做一个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


导言:

同学们,十几年寒窗,两三天高考,便基本决定了在座各位人生的选择。你们带着父母的期盼,怀着对人生的憧憬之心,远离家乡,负笈异乡。开始了自己崭新的人生追求。

原浙大校长竺可桢劝勉浙大学子:“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要自己问问:一是到浙大来做什么?二是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今天,同学们也可以问问自己两个问题:我们来大学做什么?毕业后我们要做怎样的人?

上个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涵其中》一书中,向21世纪的大学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著名的“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大学教育对人的作用是深入骨髓的,是脱胎换骨的,它对人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呢?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有哪些标准呢?

1、崇高的品德——善良、仁慈、诚实、自信

2、完善的人格——包容、向上、豁达、至公

3、健康的心理——阳光、自立、理解、宽恕

4、强健的体魄——精力充沛;身体健康

5、渊博的知识——熟悉专业;博览群书

6、专业的技能——精通理论;独立操作

7、综合的素质——德才识能;四者兼备

8、宽泛的适应——四海为家;行行立业

一、学会学习。

大学究竟是做什么的?蔡元培先生(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是说,大学之道在于革除身上的旧习,尔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于是就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方案。孟子说:“大学之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教育目的不是别的,是要把丢失的心找回来,把禁锢的心释放开来。孟子主张性善,找心就是要把人们被后天所污染的、被丢失的善良纯朴的本性找回来。就是说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学校是国家培养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高职高专是培养专门人才之地。大学教育不仅是培养专门人才,更在于造就人,培养健全的人格、训练独立思维的方式,提高创新的能力。这也是大学与中学教育的根本不同。

    (一)要了解大学学习特点。

1、学习选择性增强。大学学习是“选择性学习”,比如选修课的开设,可以拓展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大学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并不限制,希望学生在成专才的同时能成通才。

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大学是自动学习,主动学习。时间的支配、计划的安排、潜能的发挥等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

3、学习的专业性增强。大学与中学不同,它根据学科设有各个系,各系又有多个专业。学生必须学好专业,既懂理论又懂操作。

4、教学启发性增强。大学课堂内容多,因此老师不可能把教材内容全部讲到,也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都讲得很深,而是重点启发,通过启发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消化。

5、学习途径多样化。除学习理论外,更多的还有情操陶冶,能力锻炼,这些都需要游离书本,通过第二课堂如学术报告、知识讲座、专题报告、社会调查、人际交流等来完成。

(二)要把握大学学习内容。

大学里我们除了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之外,我们还要学习几种精神。

第一是理性精神。大学是现代社会理性精神的前沿阵地,社会理性精神重建的重点不在平面化和世俗化的生活中,在象征人类未来的大学里。如今,躲避崇高、游戏人生等庸俗化倾向正在大学潜滋暗长,因此,重建理性文化意识,人文意识等就有待于大学人理性的思考。

第二是人文精神。21世纪的竞争,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较量上,也体现在国民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精神文明水准的较量上。大学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师生对人文素质的追求上。大学生必须了解民族的、世界的人文精神的形成史及所积淀的人文底蕴。

第三是科学精神。科学不仅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手段,也是一种文化。大学提倡科学精神、求是精神。我们要学习大学里所特有的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求知,以科学的精神探求真理。

马寅初(1882—1982),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浙江人。早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解放后曾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1957年715日马寅初因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中国不但要控制人口数量,还要提高人口素质。他的观点遭到了许多无理的批判、攻击,当时,只要他稍有悔过表现便可以留在北京,但他绝不以牺牲原则为代价,于是便被赶回了老家。直到1979年911日恢复名誉,教育部任命他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沦》的正确性和预见性——批错一个人,多生几亿人,倒退20年。这是提倡科学精神、追求求是精神的典范。

(三)要掌握大学学习方法。

1、要学会听课。大学老师上课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意识的形成。因此,学生在上课时要思想活跃。 

2、要学会自学(即主动学习)。自学是大学学习的特点。读书是最基本的自学方式。学生要在读必读书基础上博览群书;自学是自主而不封闭的学习,要广泛交流,积极讨论。

赵梅生同学。1996年,16岁的他以634分的高分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他是一个一天校门也未进过的农村穷孩子。“自学是靠自己提出问题,又由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再难的

问题都是由自己去攻破”。

3、要学会动手。动手是提高能力的重要学习方法。也是大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信息时代要求每位大学生要及时掌握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学习工具、新的学习途径,。

 4、要有吃苦精神。进了大学并不意味着进入了保险柜,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才开始!千万不要一劳永逸,放松学习。要知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鲁迅先生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进了大学也不可放弃勤奋学习的精神,否则就会迷失大学学习的方向,失去进大学的真正意义。

5、要顺利跨过“断裂层”。大学并非梦想天堂,现实与梦想相差甚远,有些同学对所读的大学、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了 “断裂层”,怎么办?

 6、要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孔子曾说“君子不器”。君子指有学问的人,不器,就是不要作器皿。也就是说,不要一成不变,只有第一种用处,而没有第二种用处,只能作一件事而不能作其他的事情。一句话就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应该多才多艺,有多方面的功用,不能太单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先生说,现在学生急于专业化,学生仅学习限于本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毕业后适应性很差,只会守住自己的一个“小摊子”,换一个方向就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四)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重要的是适应能力)

上大学学什么专业相对来说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通过学习培养出好的素质。比如说优秀的品德、创新的思维、高度的适应。据了解,美国人一生平均要从事56个职业,对社会要有高度的适应性;清华大学对毕业生进行过调查,发现5年换过工作的、改行的至少有50%。有人作过这样的统计:一个人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对就业起作用的顶多占50%,但大学培养起来的综合素质却受用终身。所以,在学校学得过窄,肯定没有好处。美国哈佛大学在40多年前就提出了“五大领域普及基础”工程,要求无论是学生,必须在五个领域选一门课,这五个领域是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学和伦理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外语语言和外国文化。

1、美国旧金山一所大学的校长谈21世纪人才的素质:

第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迈向国际前沿;第二对大学人的专业有着较为广泛的理解;第三在文化素质方面,对文艺、思想、体育等要有广泛的参与。读理工科的学生应读一些社会科学、文史哲方面的书籍,要每学期读三本以上古今中外名著,文科生则应多吸收一些现代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科技素质。多读些好书,腹有诗书气自华。

2、处理好课堂与课外的关系。有一个“泡菜”理论,意思是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同样,大学的文化氛围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①、参加各种人文讲座。大学是知识的工厂和中心,“讲座”是知识的“浓缩”和精华。

②、多参与社团活动。社团在高校被大学生称为思想家的摇篮。在这里,没有权威、没有隔阂,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一块探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热点问题。

③、积极投入志愿者行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你可以结交不同专业的朋友,可以开拓

你的视野,可以培养你良好的风度,可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做网络的主人,不做网络的奴隶)网络虽好,但要做到能够收发自如,能上能下。俗话说:“酒不醉人人自醉。”“网不迷人人自迷。”多少男生女生像小虫被蜘蛛网粘住一样陷身网络不能自拔。

案例:另一个网恋被骗的还是一个广东某高校的女研究生。这位女研究生因故感到精神落寞,便频频上网寻找倾诉对象,很快邂逅一个衡阳籍男子并聊得很投机。2005511日,她从河南家里返校途中在衡阳下车会晤网上蓝颜知己。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她心中的白马王子竟是一个五十开外的干瘦老头。她感到沮丧不堪,次日竟欲卧轨自杀,幸而被车站民警发现并及时救出。她迷惘和郁闷的是,网上自称年轻、英俊、潇洒的帅哥咋变成瘦老头呢?

迷网的负效应,不仅是影响学习成绩,在心理、语言、行为等方面都将受到影响,以至发生偏差。有的出于好奇或恶作剧心理,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干些有悖道德甚至违犯法律的事。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充分地利用网络,我们要做到把握自己,掌握分寸,适可而止。E网情深,但要控制自己,做到能上更能下。

二、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所谓立身,指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做人的价值标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我们学做人的箴言。大学生应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一)选择好榜样。“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的师生关系不像中学那样距离大、层次分明,大学里师生之间更加民主、平等,在大学,老师不仅是传给我们知识的恩师,同时还是我们生活的益友。不仅可以和老师探讨学术问题,还可以探讨人生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择而后交,固少忧,小人交而后择,固多怨。”

(二)以积极心态融入新环境。踏进大学校门,远离了父母、没有了昔日熟悉的社交圈,天天面对的是新环境、新面孔。如何去适应周边的陌生环境,最好的办法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的一切。永远微笑,永远阳光灿烂!因为,微笑是打开一切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一要珍惜班级的荣誉。班级是大学生的一个“大家”,在这样家庭中,首先你要有一种集体荣誉感,要有团队精神,要有合作意识。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过“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做人要学会与人合作共事。俗语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指的就是人要团结。

王选教授曾对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作过形象的比喻:日本人有下围棋的做事方式,他们会考虑全局、整体,为最终的胜利可牺牲局部。美国人有打桥牌的风格,他们会互相合作、紧密团结。而中国人则是打麻将的作风,只知孤军奋战,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别人和。中国向来是以单干为主,如麻将、踢毽子、乒乓球等,而外国人打篮球、桥牌、足球,都是集体性的,很有团队精神。在大学里,当大家为集体荣誉团结合作时,同学之间就多了一份交流、多了一份理解。

二要把握寝室的温馨。现在学生的寝室一般都是住46人的公寓。寝室是我们接触最多、交流最多的地方,寝室是我们大学生真正的家,是人际关系的一个缩影,人生必修课。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但既然是一个家,便免不了会有矛盾和纷争,我校的学生来自全省各地,不同地方的人,生活背景、生活习惯也就不一样,这样就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发生。有些事情要糊涂一点,学会忘记,善于忘记,忘记个人恩怨,学会容忍,永远记得别人的好。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对待身边的事,互相容忍、互相体谅、互相迁就,只要我们懂得运用生活的艺术和技巧,那么寝室将永远是大家幸福的家园。

(三)要快乐自信。要快乐,首先要改变你错误的观念。有些同学自卑感很强,往往会顾虑自己的缺点,甚至很多人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是只“丑小鸭”。有的人对生活抱有悲观、失望的态度。其实生活快不快乐,全在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理解。笑对人生应是我们的处世态度,它不仅是一种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也是对人对己的宽容态度,是一种不计较得失的坦然心胸。“常想一二,不思八九”方能“知足常乐”!

(四)关于谈恋爱的话题。从现实来看,正确的恋爱观能促使人成熟,可以化爱情为力量,利于学业的进步,但是,由于部分学生还不成熟,不能正确面对恋爱尤其是失恋后的痛苦,无法处理好爱情与学业、爱情与人生的关系,从而出现各种负面影响:

①影响学业事业。天天只想到和恋人去“轧马路”、“晒月亮”、逛公园、看电影、游山玩水、赏花览景,还要处理不断出现的感情纠葛,以致一上课就走神,这样天天上课“身在曹营心在汉”,严重影响了学业。

②不利身心健康。由于大学恋爱成功率低、失败率高、离多聚少,加上大学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感情较脆弱,自控力较差,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有的大学生为单相思折磨得茶饭不香,夜不能寐,有的经不住失恋打击而终日神智恍惚。

③淡化同学情谊。有的只顾谈恋爱,而忽视了与同寝室、同班同学交流,有的三头两天带着恋人到宿舍来,同学为了照顾,只有离开,长期下去也会影响到同学的情谊。

④经济更加拮据。大学生的收入主要靠父母寄钱或靠贷学金,一旦谈恋爱了,今天要想到去哪玩一下,明天想到送恋人一件礼物,后天想到哪个温馨的小酒吧聚一下,这样,就会使自己出现“财政危机”,加重父母的负担。

恋爱是人生最难的一课。人海茫茫,要找一个真正相知相爱的人谈何容易。情感的探索历程也充满了坎坷和风雨。痛苦的时分是爱你的人你不爱,你爱的人不爱你。所以,大学阶段“不要轻易尝试”。

(五)加倍珍惜友情。交友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人生道路。选择朋友对于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

美学大师朱光潜把朋友分了等级:刎颈之交,推心置腹,可商大事;酒肉朋友,点头哈哈,保持距离等。最难“风雨故人来”。同学友谊弥足珍贵!唐朝诗人李白应朋友汪伦邀请到田舍做客,告别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著名诗句,其中就表现了一种至纯至浓的友情。

三、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首先要形成几种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教学的目的由原来的传输知识改为以培养能力为中心。英国著名教育家英格尔斯关于现代人才提出了十二条标准:

⑴乐于接受新事物。     ⑵能够接受社会的改革和变化。

⑶思路广阔,头脑开放。 ⑷注重现在和未来,守时、惜时。

⑸强烈的个人效能感。   ⑹有计划的生活和工作。

⑺尊重知识和人才。     ⑻有可依靠性和信任感。

⑼重视专门技术。       ⑽敢于向传统的职业提出挑战。

⑾相互了解,尊重和自尊。 ⑿熟悉生产过程。

要想自己健康成才,除了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以外,还要注意克服以下缺点:

一要克服依赖性。从离开家门迈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就需要学会真正的独立。摆在你面前的任务不再仅仅是课堂学习而是人的个体社会化的开始。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

A、一人入校,全家相送。这就是依赖性。

B、在校学习生活总想依靠老师、同学的帮忙。

二要克服脆弱性。北京大学医学部一名大二女生从9层楼上跳楼身亡。这学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自杀前还主持过学校的一次活动。平时觉得她性格挺开朗的,轻生的原因,抑郁症。1897年,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认为:“自杀必须列为不道德的行为”。

三要克服虚荣心。学生来自各地,有经济条件好的,也有差的,生活在一起,于是有人就会和人家比,人家穿什么我也穿什么,人家吃什么好的我也要吃,虚荣心太强了。

四要学会正确选择。选择将伴随我们一生。如:买饭、听讲座、谈朋友、就业等,走上工作岗位,同样面临众多的选择。能否自主、成功地进行选择,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能否走向成功的重要关键性因素之一。

(二)要确立科学的择业观。在择业上,原来有三句话:“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现在又有三句话:“到公司去、到海外去、到钞票最多的地方去”。这是观念的变化。大学生分配政策改革后,“大学生国家干部,稳定的职业”永远成为历史,皇帝的女儿也要担心出嫁了。高校的扩招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机遇,更多地使大学生在就业上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一是走出校园,主动出击寻找机会。如今的大学生,已不是天之骄子,以前是十几家单位争一名大学毕业生,现在则是几十名大学毕业生争抢一个单位。我们必须走出校园,主动出击,到社会上广泛寻找机会,展现自己,推销自己。

二是降低期望值,转变观念到“非公”。大学生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着很高的期望值,在职业选择上,往往把目标锁定在三资企业、高新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对小企业不屑一顾,认为到小企业工作是一种没出息的表现,而且,大学生中一大部分是来自农村,他们考上大学后,总想到好不容易跳出了“农”门,今后工作一定要找一个好听、收入稳定的单位。结果往往地希望越高失望也越大。我们要转变观念,突破就业观念上的思维“盲区”,降低就业门坎,拓展自己的就业领域。

三是到艰苦而有前途的地方接受锻炼。我国是个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才济济,竞争激烈,西北及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人才缺乏。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栋梁,应该到这些落后地区去接锻炼。记住,是金子,在哪都会闪光。

(三)要培养积极的创新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里处处洋溢着创新,我们要有创新的观念和勇气,敢于打破一切条条框框,敢于向一切陈腐、落后的思想行为挑战。要创新就要敢于超越自我。一个人最难战胜的就是自己,而一个创新的人,首先就要超越自己。创新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是在实践中找前沿。实践包括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科学实践,工科主要是生产实践。

二是在着迷中找答案。科学家的成功靠顽强的毅力,着迷就是毅力的表现。怎么会着迷?好奇心加责任心等于着迷。

三是在表达中求完善。一定要写出来、讲出来、登出来,一遍会比一遍好,会不断提高,不断深化。这些方法,这些精神,都是在大学可以培养的。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功利化倾向,迎合学生功利需求,微观教育太多,宏观教育太少,技能知识教育太多,素质教育和感染太少,这样培养的人才在素质上存在很大缺陷,他们只能成为高级打工仔,很难在知识经济时代独占鳌头。

著名学者杨振宁说:“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很好,但知识面不宽,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不能随便加以怀疑的,与美国学生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现象,要敢于创新。

四、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

一个婴儿生下来,没有人会问是生下一个国家主席还是一个部长;是生下一个老板还是一个打工仔;是生下一个教授还是一个流浪汉,是生下一个富翁还是一个贫民;人们只会问: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是个公子还是个千金?对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来说,将来的一切都未知数,没有谁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他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学习的艰难,世道的艰辛,人情的冷暖,人们的心灵和意志就会慢慢地发生改变,这样的改变将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于是,有些人很成功,有些人很失败;有些人很出色,有些人很平庸;有些人很幸福,有些人很痛苦。你想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成为一个很成功、出色、幸福的人,关键在于你有没有一颗永远不冷不死的心!有没有一股不管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打不垮的意志!

(一)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魄。生存,它不仅是一个理性的概念,还必须有坚强健强的体魄作后盾。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其学问、为人都是无可指责的,但他不到31岁就去世了,这是一大遗憾。80年代的罗建夫、蒋筑英等科学家都是英年早逝。所以,在80年代著名作家谌容有一部小说《人到中年》反映的就是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问题的。要知道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体魄,而且能培养你积极向上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

(二)要养成全面的健康观。要注意全面的健康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等。健康是人生幸福的源泉。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强壮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将是未来高速度生活节奏和紧张工作的基本条件。健康的心理怎么来实现呢?我们先要知道大

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包括:

①了解自我、欣赏自我。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曾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既不会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也不会狂妄自大、骄傲自满。即使对自己无法挽救的缺陷,也要坦然处之。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十全十美。事实上任何人都无法做到完美无缺,过高的要求只会使你陷入失望、自怨自艾中。2004年云南的马加爵案、江西的薛荣华案。就是因为其自卑、孤僻的性格引起的。

②接受他人,善于与人相处。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受自我,也能接受他人,欣赏他人。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离群索居、沉默寡言。

③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适应现实,改造现实。他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和认识,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心理不健康的人则往往以幻想代替现实,不敢面对现实,没有足够勇气去接受现实的挑战,总是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或责备环境对自己不公而怨天尤人。

④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珍惜和热爱生活,积极投身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对他来说,生活不是重负。在学习中他发挥个性和才智,从学习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他满怀信心,富有朝气,把学习看作是人生的乐趣和享受。

⑤调控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总是乐观、开朗而自信。他也会有悲伤、忧愁、愤怒的时候,但时间并不长。他能够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而不狂、忧而不绝、胜而不骄、败而不馁,谦而不卑。

⑥人格完整、健康、和谐。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特征,思考问题的方式适中合理,待人接物能采取恰当灵活的态度,能够与社会步调合拍、融为一体。最后,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学业有成!

结束语:

你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吗?

你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吗?

你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吗?

你能给自己一个准确而恰当的定位吗?

你仔细思考过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吗?

大学时光是美好的而又短暂的,等到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才发现我们错失了大学时代的许多美丽风景,浪费了大学时代许多美好的时光,那将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

所以,我们的大学生涯需要规划,我们的人生更需要规划,我们不能每天生活在茫然而又没有目标的生活中。这样,我们才能将自己的志趣和我们的要从事的工作良好地结合起来,我们的人生才会因为大学的努力而精彩,而辉煌!

2005-2024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Gzmodern.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粤ICP备14007856号-9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吉路660号

邮编:510663 

主任电话:13794394273  梁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