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学院新闻 > 学生工作
树立正确学生观、教育学生理为先——蹲下身子看学生,让学生在人文关怀中成长

《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意思是说:不进行教化诛杀罪犯,即使刑罚很多仍不能战胜邪恶;只教化而不诛杀,那么邪恶的人就得不到惩罚。

 “不教而诛,谓事先不进行教育,犯了错误就惩罚。亦作不教而杀。《论语·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所以,古人说:“故,先以礼义教之;教而弗从,悖仁犯法者,方以刑教之。若君无教,而民有过,则究其罪责在君,其次在民。故,不教而诛者,法治也,非仁治也,是置百姓于网罗中也。今之法也如是”。

我班上有一个姓林的学生,新学期之初就因为连续旷课而遭到学院的警告处分。可是在公布处分的时候,他向班主任提出抗议:一是他根本不知道旷课真的要受处分,二是班上事先没有人通知他,要不能,也不至于一下就旷课这么多。于是,有了班长和他的以下一段对话:

班长:《大学生守则》你没有收到吗?

林:收到了,但没看!

班长:班会课你没有参加吗?

林:有急事,没参加。

班长:教室后面的宣传栏你没有看吗?

林:天天忙来忙去,谁有心看这个!

他郑重声明:一切皆是无心之过,如果知道,谁会睁着眼睛尿裤子?

班委在请示学院后决定:只要他能保证今后不再旷课,那么,这次处分只作一个参考,不记入档案。一旦违反,则处分生效。

后来的事实证明,班委的决定是对的,姓林的同学真的没有再旷课。这说明,有些学生即使横蛮,但还是讲理的。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以及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学生观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制约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影响着教育效果。作为教师,要想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学生观。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次促进学生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我们如何认识学生。

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而处于学习状态的人都是受教育者,其中学校里的学生是受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他们既是现实社会的成员,又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同时他们又是接受教育的对象。那么,学生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1、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蕴含着巨大的潜能。人的潜能分为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心理潜能又分为智慧潜能、情感潜能和创造潜能。教师所要做的,就在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

2、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处于迅速发展时期。

1)、乐观地估计学生的天性。坚持性善论,反对性恶论。性善论注重自省和内在力量的挖掘,性恶论注重外在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的矫正。

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具有积极的主体性。

1)、要认识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和基础,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2)、要相信学生确有内在的主体能力,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

3)、明确判断教学活动中谁是主体的标准。看学生是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主要取决于他是否确定或参与确定有关活动的目的,是否决定或参与有关活动的过程。如果是,则为主体;如果不是,则为客体。

4)、要帮助学生完善主体结构。学生的主体结构包括操作系统和动力系统两部分。操作系统主要由智力因素组成,承担着对客体(教学内容)的感知、概括、记忆、运用等任务;动力系统主要由非智力因素组成,承担着激发和维护主体认识活动的任务。

4、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都具有他们的独特性。首先,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其次,要认识到差异本身是一种教育资源,是一种财富和底蕴。再次,要根据差异因材施教。

二、树立正确学生观,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须知数千年的师道尊严在人们头脑中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学生对教育学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一方面不断学习、吸收现代教育思想,努力树立现代学生观,另一方面还要用现代的学生观检验我们的教育行为。

1、教师心中要有学生。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一切的教育行为都应是为着学生生存发展的需要,这是现代学生观的一个基本判断。然而教育实际中,却常常出现教者自行其事,心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如上课对学生提问,学生答不上来,教师常常“怒发冲冠”,动辄罚站、训斥、责骂。虽然所问问题可能已解说不止一次,但学生仍旧未能理解。怎么办?作为教师能做的和该做只是再向他解说一遍。因此,可以对他这样说:“那不是你的错,是老师没有说清楚,让老师给你再讲一遍,好吗?”反过来想一想,训斥、责骂和罚站,对于学生而言,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打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有损于师生之间的感情。

再比如,找学生面批作业,见到明显“低级”错误时,教师常会十分生气,语言多严厉,甚至斥责学生。静而思之,面批本是好事,旨在帮助巩固提高。殊不知,严厉之语,斥责之声,非但不能帮学生,反而伤及学生脆弱的心理,又不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可谓好事没办好。教育实际中,这一类好事没办好的情况恐怕不是少数。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的存在,不能说与此无关。如果教师能做到心中有学生,那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2、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有学者将教育列为服务行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的提法也屡见报端。我们赞成这一提法。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就应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家长花钱送子女到学校读书,就应该让子女享受良好的教育服务。然而,受到传统的“师道尊严”思想影响的相当一部分教师,一下子难以接受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角色定位,或者嘴上接受而教育教学行为依旧沿袭老一套。令学生围着教师转,让学生处处听从教师的安排,忽视学生的需要,不顾学生心里所思所想……这些做法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没有吗?怎么办?教师要自觉转变思想,树立为学生需要服务的意识,教师要能正确地给自己定位。

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探究学生学习的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心理发展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有了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就会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措施,鼓动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再辅以教学方法的引进,就能充分发挥教师“因势利导”的作用,

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对学生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学科内容,我们还应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美国“认知论”的主要代表、“发现法”的倡导者布鲁纳语)

三、运用现代学生观,对学生进行公正评价和教育。

通常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水平的估计往往偏低。当然,我们不否认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其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大。心理学研究表明,除极少数智力超常和明显迟钝的儿童外,大多数学生都属于“中人之智”,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完全由于智力的差异。有些被我们判定为“学困生”的学生,在从事他们喜爱的某项活动或游戏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甚至可以超过某些优等生。可见,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唤醒这些学生的沉睡的求知欲,使他们像喜爱这些活动或游戏一样地喜爱学习,他们肯定不会比那些优等生逊色多少。

四、根据学生个性差别,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奥秘,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必要保证。

近几年来,把心理学理论的活水引进教学的天地,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是情感手段的主要方式之一;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它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是沟通教与学的纽带。因此我们的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课堂教学心理调控的水平。具体来说,应努力做到:

1、强化学习动机,使之正确而积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并达到目的的内驱力。著名学习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认识到所学课程的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价值以及新奇、疑难之处,引起学生思维内部的冲突,激发需要,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地去学习。语文教育家、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把它作为最可靠、最基本、最主要的依据,迅速而有效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他一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讲学,但他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学习正常并成绩优秀。

2、培养学习兴趣,使之浓厚而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是构成教学艺术愉悦功能的重要因素。

据说特级教师钱梦龙小学成绩极差,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先后共留过三级,教师们都说他是“聪明面孔笨肚肠”。他对学习一度完全丧失了兴趣和信心,逃学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当第二次上五年级时遇到了一位自称“终身难忘的好教师”。这位老师叫武钟英,教国语,当班主任。这位老师从钱梦龙爱画画看出他并不如大家说的那样笨。于是就让钱梦龙去买一本《王云五小字典》,说是可以教会他用四角号码查生字。第一次“玩”字典的新奇使他很快掌握了四角号码查字法。武老师很满意,又交给他一个任务:每学一篇新课文时都由钱梦龙负责解释生字新词。这份自豪的工作使钱梦龙干得特别认真,并逐渐对国语课产生了兴趣,也对学习有了信心,其它各科成绩也开始“体面”起来了。

这一教学范例启示我们: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对象,同时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并激发其兴趣,给其信心。

3、激励学生情感,使之丰富而热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在缺乏必需的丰富激情的情况下,理智处于一个昏睡状态,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要努力激励学生丰富而热烈的情感,以保证信息的“发送”与“接受”的畅通。

历史发展到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每一个有着良知与人性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加重学生的书包重量和近视程度,没有理由再剥夺学生的欢乐和志趣,没有理由不把学生从学习机器考试工具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没有理由不归复学生应有的生存自由和正常的生命角色。应该看到,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富生命活力,生命色彩最为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一段时间。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说学校应该是一个直面生命、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神圣殿堂,学校教育是努力为学生的生命健康成长服务,提高学生生命价值的有意义的活动。作为学生生命成长中的重要支柱、学校教育的主导者——老师,不仅要传播给学生以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传递给学生以人的情感和生命的脉动。把自己的生命与心血溶入学生学校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角落,使之富于生机,充满希望。

学生是人,是富于生命意义的人。这是一种最基本质朴素观,也是第一位的学生观,把学生当人来看待,还给其作为活生生的人应有的时间和空间,真正赋予学生的涵义,这是历史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标志,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深切呼唤。

现今应该如何看待学生的天性呢?从教育发展的历史实践看,不论人们是坚持“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最后都能通过一定的教育措施促使学生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区别主要在于各自的教育方式和教育重点不同。性善论注重主体的自觉和内在力量的挖掘,性恶论注重外在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矫正。当前,我们国家一些人坚持的是性恶论,不少家长和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性恶论角度来看待学生,认为学生天性是破坏性的、和教育要求对立的,不严厉管教就难以成人。于是,在教育上,多采取强制、管制、灌输、矫正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以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品质。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着各种心理的和伦理的缺陷,也和时代的主体精神相违背。因而,必须反对性恶论,提倡用积极的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估计学生的天性。应树立一种乐观的人性观,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也就是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造就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评点:

    教育学生首先要心中有学生,做到眼中有人。对学生的认识是正确的,那么,你的教育也就是正确的。倘若对学生的认识不正确,那么,实施的教育能正确到哪里去呢?所以,认识学生是不容易的。建议天下的教育者,在认识学生之前,先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了自己,才能正确认识学生。

2005-2024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Gzmodern.C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粤ICP备14007856号-9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珠吉路660号

邮编:510663 

主任电话:13794394273  梁主任